114年國中教育會考於5月17日及18日舉行,今年考生總數17萬5,247人,其中包含大陸考場544人。考試今(18)日中午12時30分落幕,170名工作人員結束為期14日的試務工作,在教育部長鄭英耀迎接下,一一步出國家教育研究院臺中院區國中教育會考印卷闈場,宣告完成組題、印卷、分卷、安全維護、試務支援等任務。
教育部長鄭英耀表示,國中教育會考對應108課綱,測試學生的素養與學力,反映國內人才培育的階段性成果。為使會考順利進行,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處、全國18考區、大陸考場皆全心投入,警政、交通、電力、自來水、醫療等單位也大力支援,他亦致電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曾文生,確保所有考區供電無虞,大家都是全國性考試能夠圓滿落幕的重要功臣。
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表示,本次會考試題高度結合生活情境,例如社會科第15題,以統計資料為素材,評量考生的媒體識讀能力;數學科第19題以社團成員看電影為情境,引導考生活用一元一次不等式;國文科第1題,考驗考生如何判讀詐騙話術,題組則選用林榮三文學獎得獎作品〈公呆〉,藉由文中祖孫對話,交流不同世代的價值觀。
自然科第7題以端午節「立蛋」習俗為引,整合跨科目概念,包含不同節日的太陽位置(地科)、作用力與反作用力(理化);英語科題組以復活節島原住民為借鏡,警惕濫墾導致資源耗竭的後果,呼應環境教育議題;英語科聽力試題則以簡易日常語句及短篇生活言談為主,旨在評量考生是否具備基礎聆聽能力。
至於引起討論的國文寫作測驗,考生須觀察題目的兩張圖片,自圖二選擇詞彙描述圖一,結合個人觀察與經驗,寫下感受與想法。題目檢視考生檢索及判斷訊息的能力,包含是否能夠靈活運用閱讀策略,比對、分析、深究題目的圖片與文字,透過敘事、描寫、說明、議論等四個面向展開寫作。
全國試務會主任委員陳柏熹提醒,考生結束會考後,在放鬆之餘,也要記得報名各招生區免試入學,才有機會進入理想學校。而進入高中後,心測中心會提供各校學力品質監控資料,協助教師分析學生的學科能力,進而發揚優勢、改善劣勢,達到適性揚才的目標。